习近平: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
财联社2月22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要协同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超前部署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形成强大的基础研究骨干网络。要科学规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设施建设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提升开放共享水平和运行效率。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
究竟我国仪器仪表设备及工业软件能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我们一起看看近几年国内仪器仪表设备及工业软件的发展情况!
- 国产工业软件:自力更生,别无它途
中国在工业软件赛道上的起步并不算晚,早在1978年,沈阳鼓风机厂从意大利引进大型鼓风机技术,并用94万美元从IBM引进了370/138大型机以及配套软件MRPII。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北自所)工程师还从IBM带回来8本详尽记录了MRPII软件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的黑皮书,中国工业软件产业从此开始起步。
到了90年代中后期,我国工业软件的市场占率达到了25%,一些专项领域的市占率甚至高达45%。1997年,北京举办了首届CAD应用工程博览会,有32个省市展团和40余家CAD企业参展。不完全统计,及至2000年,国内从事CAD研究与开发的机构已达到300余家。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WTO),国外高端设备和先进的工业软件一起涌入中国市场。面对国外工业软件的围剿,羽翼未丰的本土工业软件在市场营销与客户争夺上完全处于下风,迅速被扼杀在摇篮里。
2012年至2021年,软件业业务收入从约2.5万亿元增长至约9.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6.1%,位居国民经济各行业前列。软件业从业人数从470万人增长至809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八成以上。软件著作权登记数从13.9万件增长至228万件。
截至2021年底,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5.3%,数据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74.7%。虽然近十年国产工业软件产业规模增长迅速,但“小而散”的问题依然突出,市场集中度较低。百余家自主研发工业软件的企业中,九成以上都是营收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主要上市中,2021年占比份额最大的宝信软件也只占据了3.52%,营收仍处于百亿上下。
从芯片到工业软件,接踵而至而至的“卡脖子”事件,给国内软件产业敲响警钟,国家在政策层面也越来越重视,扶持力度在逐渐加大。去年,工业软件首次入选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重点专项,已成为国家科技领域最高级别的战略部署。工业软件关乎整个工业体系的技术领域,是物理、化学、力学、数学、工程学、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的集结体,注定了其研发难度不会低,想要摆脱“卡脖子”的窘境,工业软件的研发除了“自力更生”别无他途。尽管当下要面对技术和人才储备少、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种种困难,但这是通往制造强国之路上必做的“难而正确的事”。正如许多专家学者呼吁的那样,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 国产仪器仪表: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
数据显示,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2016年-2017年小幅增长后下降至2019年的7243亿元,在2019-2021年呈增长趋势。随着节能降耗、民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加大,为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9924亿元。
目前,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呈现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国仪器仪表产业体系日趋健全,产品门类日益齐全,产品品种日趋丰富,研发水平也得以提升,我国已稳步迈进仪器仪表生产大国行列。
然而,我国仪器仪表产业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主要表现在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创新能力较为薄弱,部分“卡脖子”的关键零部件进口依存度较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造成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大而不强的关键因素,主要是创新能力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仪器仪表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产品开发缺乏创新性,新技术储备不足,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等。究其原因,在于仪器仪表产品尤其是高端仪器仪表产品研发周期长,前期投入多,研发风险大,因而一些仪器仪表企业在创新方面往往选择知难而退,并非迎难而上。
业内人士透露,在一些已经实现国产化的仪器仪表中,依然存在着国产关键零部件“空心化”问题。譬如有的仪器仪表制造企业每年需花费30%以上的净利润用于采购制造该仪器仪表所需的高端零部件,这种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拿来主义”现状急需大加改进,迅速突破。
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要实现由大到强的高质量腾飞,取决于产出更多、更优的创新型仪器仪表高端产品。国产仪器仪表要实现高质量、高集中度发展,重中之重在于国产仪器仪表发展理念的创新。应从依赖国外技术和设备的“拿来主义”式引进,大力转变为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再也不能将价格便宜、较高性价比作为与国外仪器仪表品牌竞争的“护身符”;而是应将创新作为国产仪器仪表企业矢志不移加以秉承的理念,长期坚持创新,不懈追求创新,方能实现国产仪器仪表赶超世界一流水平的远大目标。
与此同时,国产仪器仪表迫切需要加大技术创新与技术投入力度。既要静得下心攻关新技术,又要舍得下本研发新产品,以适应仪器仪表智能化、多功能化、网联化新趋势。通过不断提升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水平,加快实现国产仪器仪表从中低端领域向高端领域拓展的高质量腾飞,进而在与国外仪器仪表知名品牌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次,“工匠精神”至关重要。
毋庸讳言,仪器仪表行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低端同质化竞争、产品质量与性能不稳定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一些仪器仪表企业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并不敬畏产品质量,也不执着产品品质。
仪器仪表制造业是时候敬畏产品质量、执着产品品质了,这正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撑。“工匠精神”是仪器仪表从业者的敬业心和荣誉感,是将仪器仪表制造业作为一种工作荣耀,一种事业追求,一种生命守望。
仪器仪表企业只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抓质量,一丝不苟铸品质,才能以匠心铸精品,以质量树品牌,以品质促发展,进而有效驱动国产仪器仪表实现高质量腾飞。
声明:本文来源于工控网、仪商网财联社、仪表圈等,由铂佳自动化编辑整理。
关键词: 习近平: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